錦州石化對照事故找差距的調查
來源: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瀏覽: 2564 發布于2011年08月02日
提高標準,實現設備本質安全 統籌規劃,完善工藝設計
完善預案,優化制度體系建設
做好應急,讓事故無處可逃
事故如利劍,一刃兩面。
面對雙刃,或引以為戒,或得過且過,錦州石化公司毫不猶豫選擇前者。
今年3月1日,錦州石化化工一車間異丙醇裝置丙烯進料泵機械密封突然失效,丙烯泄漏52秒。這是一起突發的具有高風險的事故。在啟動應急預案、采取工藝措施及消防防范措施后,險情迅速得到控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環境影響,應急處置得到集團公司的肯定。
化工一車間連續多年被評為公司先進單位,是集團公司百面紅旗單位之一。事故發生在基礎管理比較扎實的單位,這給錦州石化上下帶來很大震動,引發了公司管理層的深刻反思。
按照集團公司“充分利用事故資源”的要求,錦州石化把此次事故當成特殊資源,在“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細作風”前提下,從設備、工藝、制度和人員等方面,徹底檢查安全管理不足,從零開始向新的工作標準和目標發起沖擊。
提高標準,實現設備本質安全
事故處置結束后,錦州石化立即以提高設備本質安全為目標,從丙烯進料泵的機械密封材質和結構入手,進行深入剖析。
這個公司發現,發生泄漏的丙烯進料泵密封采用的是單端面多彈簧結構。這種密封結構在行業內廣泛使用,性能穩定,但受密封件質量及工藝條件影響,還是存在密封突然失效的小概率事件。密封一旦失效,泵內介質就會直接外泄。再沒有預知性監護手段和其余保護措施,后果就不堪設想。1997年,這個公司曾發生過密封突然失效、液化氣大量泄漏的情況。實踐證明,單端面密封可以滿足危險性相對較小介質的安全要求,但對于高溫、有毒和易燃易爆介質而言,原有設備密封標準已不能滿足長期運行的本質安全要求。
因此,這個公司積極查找設備技術新標準,開展技術交流,界定高危介質泵的管理范疇,采用雙端面機械密封來提高密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明確高危機泵前期管理、巡檢、操作、檢修、備件質量和應急措施等管理標準;通過高危介質泵普查,梳理公司高危泵的分布及參數,形成279臺高危泵管理臺賬,列出高危泵機械密封分批整改計劃,逐步完成高危泵雙端面密封技術改造。同時,這個公司增加重點機泵在線監測手段,通過采取安裝溫度儀表和壓力裝置等安全措施,提高對機械密封失效的控制能力。
在此基礎上,這個公司還參考API682—2004標準,編制《機械密封布置及輔助系統參考手冊》,有效提高設備本質安全管理水平。
統籌規劃,完善工藝設計
“3·1”事故應急處置過程中,由于沒有緊急停車和切斷設施,事故狀態下不能迅速停車,只能靠人力手動關閥切斷油源,延長了搶險時間。這反映出公司早期建成投產的裝置緊急停車和切斷設施設置不充分。
針對上述問題,基于工藝必須保證安全運行,具備預防、預警及應急處置功能的考慮,這個公司以“追求工藝系統完善”為目標,開展工藝隱患大排查,以系統排查裝置緊急停車、緊急切斷和緊急放空系統的設置情況為重點,評估目前工藝措施的完善程度,系統梳理裝置工藝安全控制措施的設置情況。
對于評估出來的問題,這個公司統籌規劃,逐項加以整改。首先,在現有高風險設備和易燃易爆機泵出入口增加緊急切斷閥,在操作間內增設緊急停泵按鈕,在事故應急狀況下能夠實現遠程控制;對部分放空系統設置不充分的老裝置,重新配置系統放空。其次,對于新建裝置堅持高起點,從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工藝的系統完善要求,工藝安全控制措施設置充分,使生產工藝符合長期安全運行的要求。
完善預案,優化制度體系建設
這個公司對現行制度和規程進行系統評估時發現,還存在一些必須改進之處。比如,在對化工一車間丙烯泵泄漏應急處置預案評估時發現,雖然預案比較細致,但個別環節必須完善。
首先,預案針對丙烯泵發生事故的一個應急措施為“關閉丙烯泵出入口閥”。但事故發生時,因現場危險,無法近距離關閉此閥。這反映出編制預案時,對事態模擬的嚴重程度估計不夠,造成預案的某些操作步驟在實際事故狀態下無法成功執行。
其次,預案中的一系列操作步驟中,未將“關閉丙烯收料閥”這項操作設為關鍵步驟,在“3·1”應急過程中,未優先關閉丙烯收料閥。總結事故應急處置過程發現,如果這個閥門能夠被更早關閉,整個事故處置將會更主動。這反映出預案中應急處置步驟設計不夠合理,優先性體現不足,不能真正體現應急的特點。
鑒于以上兩點,這個公司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重點改進兩個方面:一是提高模擬事態嚴重程度,二是以“如果只有一次機會,應該做什么”為基本原則,明確應急操作的關鍵步驟,體現事故狀態下應急操作的優先順序。
做好應急,讓事故無處可逃
對事故應急過程的總結和改進,能夠快速提升公司的應急管理水平。為此,錦州石化組織召開“3·1”事故應急總結分析專題會議,按照事故發展的五個階段,就各部門在事故應急過程中的響應過程、履職情況及采取的應急措施進行總結分析,提煉好的經驗做法,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建議。
培養一支過硬的應急隊伍,強化員工應急技能,是當務之急。對此,錦州石化做出周密策劃。第一,培養一支專業的消防隊伍,能夠科學運用消防戰術,及時有效的控制事故發展。第二,培養一支應急骨干和兼職消防力量,與專業消防隊密切配合,正確實施應急措施。第三,培養一批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管理干部和技術人員,事故發生時,能夠協助現場指揮部科學決策。第四,有效開展日常應急演練,形成“條件反射式”的應急行動,提升員工應急處置能力和效率。
錦州石化對于每起事故認真剖析,查找事故根源,提出管理要求,并納入制度之中。“3·1”事故如此,對于行業內其他單位發生的事故也是如此。2009年,針對行業內多發的硫化鐵自燃事故,這個公司認真剖析,系統梳理含硫化鐵裝置,繪制公司硫分布圖,分析硫化鐵產生的機理,從工藝、設備、日常管理、生產,以及檢修過程、應急措施和廢棄等方面,規范防止硫化鐵危害的安全技術措施,形成《硫化鐵安全控制管理辦法》。
另外,針對系統內發生的污水系統事故,系統排查各裝置污水系統的安全隱患,梳理公司污水系統的流程,完善污水系統網絡圖,從下水井、污油池、污水管道的日常管理、開停工及維檢修期間的管理和應急措施等方面進行規范,形成《生產裝置污水系統管理辦法》,并納入制度范疇將管理措施常態化。
7月初,錦州石化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后將繼續深入挖掘事故資源,努力從設備、工藝和應急等方面查找不足、缺陷及漏洞,使設備安全管理從全面創完好向本質安全轉變,工藝管理從工藝優化向系統管理轉變,應急管理從傳統應急向科學應急轉變,努力實現系統安全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