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石油和化工行業將面臨更加錯綜復雜的形勢,化工園區作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其主要發展思路是什么?智慧園區試點將如何推進?上周,中國化工報記者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進行了獨家專訪。
記者:楊秘書長,請您簡要介紹一下目前國內化工園區的發展現狀。
楊挺:短短20年時間,我國化工園區已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十二五”時期,化工園區成為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的亮點之一,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園區配套的管理、服務水平都有顯著提升。根據中國石化聯合會園區委統計,截至2014年底,國內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已達381家,其中國家級化工園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42家、省級化工園區221家、地市級化工園區118家。381家化工園區2014年工業總產值超過5萬億元,占到石油和化學工業總產值(不含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化學礦采選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的44%。
目前,全國已形成石油和化學工業產值超過千億元的超大型園區7家;產值在500億~1000億元的大型園區23家,100億~500億元的中型園區84家,產值小于100億元的小型園區267家。超大型和大型園區的數量雖然僅占我國化工園區數量的7.1%,但兩者工業總產值達到了2.3萬億元,占化工園區工業總產值的46%;中小型化工園區仍在我國占較大比重,其中大多數園區仍處于項目招商和建設階段。
2015年,我國20強化工園區土地銷售收入產出達到59億元/平方千米、土地增加值產出為11億元/平方千米、土地利潤產出為3.5億元/平方千米、土地固定資產投資52億元/平方千米、每萬元生產總值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0.54千克、每萬元生產總值二氧化硫排放量為0.8千克。
另外,隨著我國化工園區步入發展成熟期,園區管理機構按照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在吸收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5個“一體化”的建設發展理念,即原料產品項目一體化、物流信息傳輸一體化、公用工程環保一體化、安全消防應急一體化、管理服務金融一體化。從物料流、儲運流、能量流、危廢流、資金流幾個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揮園區的集群化發展優勢。
不過,人才缺乏逐漸成為制約園區發展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當前,國內園區建設與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園區間的發展水平、發展思路、管理水平等都存在較大差距,這與園區的人才隊伍構成有直接關系。很多化工園區缺乏化工專業知識的人才隊伍,極大制約了規劃編制、招商引資、管理運營、配套服務的開展。同時,園區及園區內企業的從業人員職業技能水平也不等,缺乏安全、環保、應急等專業操作技能培訓,這已經成為園區安全生產的重要隱患。面對化工園區復雜的安全生產現狀,園區監管與應急職能部門部分人員也缺乏專業技術背景,如何建立健全高效、專業化的化工園區專業團隊是“十三五”時期需要解決的問題。
記者:“十三五”時期,化工園區發展應遵循什么樣的思路?
楊挺:2015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促進化工園區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政策層面給出了未來化工園區規范發展的主要思路,分別是科學規劃布局、加強項目管理、嚴格安全管理、強化綠色發展、推進兩化融合、完善配套服務、加強組織管理。
我認為,從國家層面來說,“十三五”時期應強調化工園區更加合理地布局,建立完善的園區布局規劃,規范化工園區的審批、建設與管理。
一方面通過科學合理規劃,優化調整化工園區布局。“十三五”時期,根據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整體布局規劃,結合區域化工產業分布及特點,統籌區域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及化工園區或化工集聚區布局,加快制定科學規劃,并使規劃具有法律地位。政府有關部門應開展全國化工園區發展規劃重大課題研究,編制實施全國化工園區發展規劃,優化全行業園區布局。建議新設立化工園區由省級部門審批,以省為單位進行相關布局、集約管理,從全省、全局角度破解化工園區過多、過散的問題。
另一方面,制定化工園區建設和準入標準,加強對地方化工園區的審批與規劃指導。應嚴格制定和實施化工園區建設和準入標準,實施環境總量、安全總量控制,限制化工園區的重復建設和盲目發展。加快建立規范化工園區發展的政策、法規、標準,建立一套針對化工園區的科學發展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從經濟與產業發展、創新發展、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能耗、管理服務、技術先進性等方面全面、客觀評價各地化工園區發展實際狀況。依此標準制定出相應的化工園區準入條件,以遏制國內化工園區盲目重復發展的勢頭。嘗試建立化工園區退出機制,對于不符合規范的園區限期整改,仍不達標的應進行園區搬遷。
從化工園區層面來說,“十三五”時期最重要的是提質升級。我建議從9個方面做好工作:完善原料形成體系;完善提升產業鏈條;完善系統工程配置,包括供水、供電、工業氣體、熱電聯產;完善金融平臺開發及建設;完善安全應急平臺建設;完善環保節能平臺建設;完善智慧化工園區平臺建設;完善責任關懷體系建設;完善專業管理團隊體系建設。
記者:在智慧園區建設以及園區推行責任關懷方面,園區委今年有何舉措?
楊挺:“十三五”時期,兩化融合將逐漸融入園區建設當中。智慧化工園區對大多數園區來講可能還是新鮮事物,但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智慧化工園區的主要平臺包括5個方面:智慧安全管理平臺、智慧環境管理平臺、智慧能源管理平臺、智慧物流管理平臺、智慧行政管理平臺。今年我們將明確相關定義并制定相關標準,重點支持3~5家園區作為試點,再進一步向全行業推廣。
完善園區責任關懷體系建設,核心是讓化工園區周邊社區分享園區發展的紅利,使園區能確保新建項目平穩落地、日常運行順暢、本質安全環保水平提高、突發事件平穩處理。去年10月,由中國石化聯合會園區委牽頭成立了責任關懷園區工作組,未來我們還要探索如何建立一套有中國特色、適合國內化工園區實際情況的責任關懷體系。
記者:您前面提到了目前中小型化工園區仍占比較大,且大多數處于項目招商和建設階段。對于這類園區的發展及招商工作,您有何建議?
楊挺:“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化工園區從起步到迅速發展的階段,很多園區出現了招商門檻低的問題。不少園區剛剛起步,便急于求成,只劃了一片土地,搭了一個班子,撥了一筆資金,就忙于開招商會、洽談會。有的園區甚至一無產業經濟基礎,二無人才優勢,便出臺一些以犧牲國家利益為代價的優惠政策,以超低的地價、甚至零地價作為砝碼來吸引投資者。“十二五”時期,這一現象逐步好轉,很多園區能夠理性招商,甚至一些先進的園區能夠做到從招商到選商。
至于化工園區如何尋找潛在投資者,我認為,潛在投資者以產品生產企業投資的可能性最大,特別是那些目前正處在高速擴張期的企業;上下游關聯企業投資的可能性居中;專利持有商投資可能性最小。當然,這也不是絕對順序,須視實際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