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普光氣田“三個標準化”打牢安全基礎
來源: 中原石油報 瀏覽: 2855 發布于2011年05月19日
自中國石化普光氣田投產以來,普光采氣區結合高酸氣田生產實際,不斷加強精細化管理,強化“三個標準化”管理,即學習標準化、作業標準化、管理標準化,安全生產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生產保持了平穩運行。
學習標準化 提升作業水平
5月14日,記者在普101集氣站看到了這樣一條工作記錄:“值班站長王清杰工作安排內容:巡檢、學習、做報表;值班兼職培訓教師王玲要考核內容:火焰檢測儀一般是感測火焰中的什么部位?”據悉,這是普光采氣區開展的“人人當教師、人人當站長”活動內容之一。
針對職工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底子薄的特點,普光采氣區從加強標準化學習入手,利用每周一和周三晚上,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邀請技術尖子或技術員作為兼職培訓教師,對職工進行統一培訓和考核。通過互相督促和學習,最終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職工不僅掌握了技能知識,還提高了工作效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普101集氣站站長周長義介紹,現在生產中90%以上的常見問題,站上職工都能夠獨立解決。以前職工一遇到問題,就去找站長解決的現象大大減少。與此同時,為提高演練水平,該區還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推出了“分組學習、現場操作”方法,將現場設備、線路情況標注后,崗位人員按照分工進入現場進行標準化作業演練。
“我們的目的就是打造普光氣田人才培訓基地,讓每名職工都成為高酸氣田開發的有用人才。”普光采氣區經理馮逍說。
作業標準化 確保現場安全
學習本領是手段,能夠進行現場操作才是目的。這個區把標準化管理的落腳點放在現場管理上,強調作業流程的“五個標準化”,即控制措施、工作器具、備品定置、工作質量、職工狀態標準化。強化作業過程控制,從職工的作業到收工離場,明確分工,規范標準,嚴格落實標準化作業,實現了閉環管理。
去年年底,這個區對普204集氣站進行了消防噴淋系統改造。施工前,由專人對動火作業票、用電作業票等作業票證及施工方案進行檢查驗收。施工中,派監護人員現場監護,現場制止諸如不穿工作服、戴安全帽不規范等行為,規范了作業標準,保證了施工安全順利進行。
針對生產設備檢修、工前準備不充分等問題,這個區還開展了工前 “四問”活動,即一問職工身體狀況是否符合本次作業要求,二問班組成員對布置的生產情況是否明確,三問勞動保護、防護用品是否穿戴配齊以及工具檢查是否合格,四問職工是否會處理作業過程中的異常情況、是否進行了班前預想。該區還利用標志、標牌和展板等載體,將工作動態、操作流程、工作標準做成采氣崗標準工作流程圖,掛在站控室內醒目位置,讓職工“心中有數”,避免了盲目作業。
管理標準化 打造專業隊伍
3部電話一條線,4個凳子一條線,4臺電腦一條線,文件擺放有序……5月15日,在該站站控室,整齊統一、擺放有序的辦公設備及相關資料,讓記者感受到了該站標準化管理的良好氛圍。
根據高酸氣田開發的需要,普光采氣區先后制訂完善了28項規章制度,規范了工作程序,保障了生產安全進行。同時,該區明確了職工儀表、隊列、內務、物品擺放等方面的具體標準和要求,對班前會、作業任務安排、列隊禮儀、呼喚應答、施工現場秩序、收工步驟和總結會等作業流程實行標準化化管理。
當天,記者在該站注意到了這樣的細節:職工的上崗證統一佩戴在工衣左上方,硫化氫檢測儀統一佩戴工衣右口袋。記者拉開玻璃窗一看,滑槽里沒有灰塵。職工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心情自然舒暢。
現場設備管理是標準化管理的重要環節。為此,這個區推行“一設備一表”制度,為每一根管線、每臺泵制作了“身份證”,將零部件名稱、尺寸、安裝標準及檢修人員、檢修時間、檢修狀態等信息登記造冊并存檔;對設備實行一套不差、一臺不漏記名檢查、檢修、驗收措施。
目前,該站職工每天都會按照標準化現場考核細則規定的檢查標準,認真檢查設備開關牌、承包牌是否完好,設備運行參數是否正常,對異常問題進行及時處理。一次,普201站職工在巡檢過程中,發現該站壓力變送器壓力變化頻繁,立即現場解堵,保證了生產順利進行。
“設備承包管理讓職工的責任心變得更強了,這也是投產以來我們采氣區生產保持安全平穩運行的一個‘法寶’。”該區黨支部書記柴紅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