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曙光采油廠陸續在4000余名操作崗位員工中,啟動“標準化操作培訓年”活動,建立廠、作業區、中心班站三級立體培訓體系。其中,采油、熱注、集輸三大主體工種完成培訓操作規范91個項目,其他輔助工種完成培訓操作規范32個項目。真正讓崗位員工將操作要領熟記心中,將操作標準執行到位。
工藝研究所中心化驗室主任沈文敏介紹,目前已面向全廠30多名化驗員開展6期共10個項目標準化操作培訓班。規范操作不僅提高了化驗數據的準確性,也保障了操作過程的安全性。
為什么把員工標準化操作提到突出的高度?曙光采油廠廠長陳鐵錚介紹,油田是一個多工序、多崗位聯動配合作業的組合體。從采油廠到作業區、井區、井站,再到各個崗位,存在多層級管理問題。由于每個管理人員對崗位認識的差異,往往出現“口令不一”的情況,久而久之,便會干擾崗位操作人員的實際操作。標準化操作,固化了操作程序,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復操作和無效操作,從根本上可減少操作過程中的違章行為,使操作程序更加簡捷、規范、科學,進一步提高操作效率,降低操作成本。要求員工進行標準化操作,也是基于對安全心理和安全行為的考慮,規范的操作可使員工摒棄“走捷徑”的思想,養成“標準貫穿始終、標準熟記心中、標準執行到位”的良好習慣。
72號站夜班工人劉浩說:“開始對標準化操作培訓有點排斥,認為只要不出問題就可以,至于是不是按照標準操作,認為沒必要太教條。沒想到接受了三期培訓后,反倒發現存在很多欠缺。”以前,他能發現抽油機驢頭松動,但為什么松動,卻說不清原因;以前開抽油機電機,只知道合上電閘就行了,至于開電機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卻沒有估計到。“標準化操作培訓規范了操作行為,鞏固了專業知識,最主要的是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了安全防范能力。”
在一線崗位上工作了19年的曙光采油廠技術能手劉長芝深有感觸地說:“在采油生產過程中,常常發現,員工的確存在著操作規范執行不到位的情況。比如井口取樣,有時一個人跑井,因為要求取的油井多,時間緊,往往就忽視了諸如放掉‘死油’這樣的關鍵步驟。殊不知因為取樣操作不到位,原油化驗分析的數據就可能不準確。”
培訓中心副主任楊艷輝告訴記者,今年曙光采油廠對標準化操作全面實施量化考核。要求員工參培率100%,考試通過率100%,優秀率達到90%以上。今年年底,培訓中心將會同安全科、人事科等相關科室進行驗收。對于筆試和實際操作考試不合格者,要進行一個月的脫產強化培訓,培訓期間停發獎金;對于補考不合格者,將調離原崗位,重新安排工作。今年年底,全廠將評選100名“標準化操作示范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