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信股份收集了解近三年(即2018年-2020年)兩會有關溯源提議的資料,每年都有人大代表對產品溯源相關內容提出建議,這些建議涉及到的產品有農產品、疫苗、兒童食品、中藥材、進出口產品等。
“人大代表”代表著最廣大民眾的心聲,下面跟隨兆信股份了解關于產品溯源,近幾年“兩會”人大代表的聲音。農產品溯源是最為關注的溯源項目之一,也是在近3年的“兩會”代表提出次數最多的,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有4位代表提出,2019年有2位代表提出,今年兩會還未結束,但已經有代表1位提出農產品溯源相關內容。1、商務部部長鐘山提出,建設農產品追溯體系 讓消費者有安全感。鐘山建議改善環境、促進消費。不斷改善城鄉消費環境,開展互聯網領域和農村市場的集中整治,建設重要農產品追溯體系,讓老百姓消費得放心、開心,有獲得感、安全感。2、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陶然居集團董事長嚴琦提出推動追溯體系和農產品品牌建設 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嚴琦建議,盡快理順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乃至運輸環節,推出全國統一的追溯體系建設標準和方案;增加資金投入;加大對生產者的補貼,提高他們參與追溯的積極性;加強宣傳,提高查詢便利度;加強對追溯信息真實性的監管;加強法律法規建設,提高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的強制力。3、全國政協委員翟清斌提出盡快建設國家標準化種植和追溯體系。第一,建議國家農業部等有關部委,盡快啟動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和質量興農戰略,盡快著手制定水稻、玉米、小麥等大宗農產品的標準化種植規程,并建立國家級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第二,建議“國家還應結合重點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劃定,鼓勵品牌創建,對‘中國馳名商標’中的涉農品牌實施特別保護政策,給予資金上的支持,保住中國自己的金字招牌。”第三,建議國家層面應盡快出臺政策,對種植生產可追溯農產品的企業要給予一定的補貼,正向激勵,以促進農產品向高質量發展,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4、全國政協委員丁磊提出完善食品、農產品溯源制度,構建食品安全長效機制。
丁磊提出了5點建議:
一是盡快推動食品、農產品追溯工作法制化進程。參考美、歐、日、澳等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制定確立食品追溯機制基本原則的上位法以及諸多配套系列法律、法規來規范食品生產鏈條中每個環節的責任義務,并制定相應罰則。二是明確食品、農產品溯源工作的主管單位,同時規定其他相關單位的協助義務,推進主管單位及協助單位間信息集中化管理。三是明確食品、農產品溯源強制溯源的品種和時間表,建議溯源工作的推行以產品價值高、市場需求量大的名優產品為試點,逐步推進,最終實現食品、農產品全部溯源、件件可查。四是主管機關通過不定期抽查,逐步建構“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監控機制,實現食品、農產品生產鏈條中各個環節信息的交叉校驗,從而在源頭杜絕弄虛作假行為的發生。
五是進一步推動食品、農產品溯源工作的現代化發展,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形成智能化的追溯系統,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提高對疫情、食品安全事故等突發事件的應對速度和準確性。
1、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楊培君提出建立食品安全全鏈條追溯體系。楊培君建議建立完善政府追溯數據統一共享機制,探索政府與社會合作模式,推進各類信息互通共享。鼓勵生產經營企業、協會和第三方機構接入行業或地區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立從種植、儲運、加工、包裝及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的產品追溯體系。”2、江西省人大代表 陳軍玲建議將農產品追溯工作與企業信用掛鉤。陳軍玲建議盡快選取有代表性的市場先行試點,試點成熟后,在其他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推廣,并逐步實現與零售市場的信息互通。同時,要嚴格落實市場經營者主體責任,應將追溯工作與企業信用掛鉤,對于未能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建設追溯體系的,要建立信用“黑名單”。1、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趙皖平提出加強食品追溯體系建設。趙皖平建議,盡快完善食品及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方面的法律法規,將不按要求實施質量安全可追溯的行為納入處罰范圍,明確法律責任,尤其是加大對生產環節、一級批發環節的法律責任約束和行政處罰力度,建立以生產源頭及上游批發企業為主導、下游終端接收為輔助的追溯體系,加大對提供虛假信息行為的懲處力度,保障追溯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疫苗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也就疫苗研發、投入、安全、應急儲備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2020年3月31日前,全國各地基本建成疫苗信息化追溯體系,實現上市疫苗全過程可追溯,確保疫苗最小包裝單位可追溯、可核查。1、全國政協委員高福提出建立完善疫苗追溯信息系統 全程可追溯 。2、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提出疫苗生產企業應建立產品安全追溯體系。3、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教授張鳳寶提出建議設立國產疫苗追溯體系。張鳳寶建議要從產品的制造過程,到流通、使用等環節能夠“一碼到底”,做到“一盒一碼”,精準識別每一支疫苗。張鳳寶還建議,對于違法違規廠家懲處措施比照軍工業懲處標準,這樣能更有效地震懾居心叵測的生產者。加快疫苗接種單位硬件建設,在有條件的單位盡快設立疫苗快速檢測室,對配送的疫苗進行注射前抽樣檢測,建立檢測記錄檔案,并和上級疾病防控部門檢測記錄進行核對,嚴把注射前最后一關。如出現問題,可快速聯系到接種單位和疾病防控部門的檢測檔案,這樣可以第一時間厘清責任,方便追查追責。1、全國政協委員方來英:建議三年內建立全國藥品追溯體系。方來英建議,國家要建立統一的附碼體系,同時應明確實施標準是藥品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的法定責任和法定義務。此外,國家在建立制度時,應充分利用社會各種資源,比如可以開放源代碼,研究怎么讓大家投入到物聯網建設當中,這將很好地促進醫藥事業的發展。1、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藥業董事長耿福提出建立中藥材追溯體系。耿福建議大力發展中藥材基地建設,建立藥材追溯體系,通過國家地理標志保護。中醫藥產業的核心基礎除了中醫理論之外就是中藥,而中藥的第一車間在土里。安全有效的藥材是發展中醫藥的基礎,藥材質量不好不僅不能保證治療效果,也不能保證研發成果。2、全國政協第十三屆三次會議九三學社中央提案提出關于進一步完善我國藥品追溯體系的提案。三是實施分級分類藥品追溯監管。對于一般藥品,可將龐大藥品流轉信息暫時存儲于諸如醫院、藥店等的“配藥點”的硬盤當中,在發生藥品問題時進行快速追溯,減少數據中心壓力。四是擴展藥品追溯體系職能。將藥品追溯標準化體系建設納入醫療機構信息系統建設,實現藥品在醫療機構內的院內實時監管及追溯,提升用藥安全性。3、全國人大代表、以嶺藥業總經理吳相君提出推進中藥材質量追溯,加強中藥材產業發展統籌規劃。吳相君建議由農業等相關部門協同推進,強化過程管理,建立生產有規范、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進一步提升中藥材質量,從而保障中藥材的安全、有效、穩定、可控。4、全國政協委員 楊玉成提出完善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推進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楊玉成建議,扶持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聯合體模式,建立中藥材生產基地,開展中藥材標準化生產,促進產業提質增效。目前我國關于兒童用品正在執行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中,僅僅有12個類別,且全部集中于日用品。食品、玩具等“問題多發”地帶,并沒有強制性的產品標準;大部分本應具有“特殊性”的兒童用品只能按照普通商品的標準進行監管;同時,不少家長缺乏辨別能力,盲目地信任“兒童專用”,使得兒童用品的市場需求遠遠高于實際。2018年 ,全國政協委員 朱曉進提出應建立兒童食品可追溯體系。朱曉進建議應當逐步探索建立兒童用品,尤其是兒童食品的可追溯體系,讓監管覆蓋到每一個流程。 2018年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衛紅提出運用互聯網+,建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羅衛紅建議全國人大要從立法、監督層面推動構建跨部門、廣覆蓋、全國聯網的食品安全信息網絡、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和誠信獎懲體系。2020年 ,全國人大代表、臺盟中央常委劉艷提出關于推進出口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維護中國制造形象。劉艷建議落實技術支持,加快推進創新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普及。全面推進生產、流通、服務、行政執法等各個環節中的信息技術現代化,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創新先進技術加快聯通信息追溯全鏈條。
以上是兆信股份收集的近3年兩會關于溯源信息匯總。在未來,兆信股份將與廣大企業共同努力,將物聯網技術與產品數字身份管理技術應用于產品溯源,共同構建和諧健康的市場消費環境。
關于兆信股份:
北京兆信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430073)簡稱兆信股份,業務始于1996年,是港股上市公司慧聰集團(02280.HK)控股子公司,是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