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安全問題頻發 | “物聯網+區塊鏈”捍衛食藥真實來源
作者:兆信股份 發布時間:2020.07.21 來源:http://m.lysgsy.com
食品藥品安全事件頻發
在過去的十幾年,震驚全國的食品藥品安全事件頻發。
2008年三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讓全國民眾嘩然;
2013年,南寧市警方在一加工黑窩點的冷庫里,發現一些原料雞爪的包裝日期竟是三四十年前,其中“資歷”最老的雞爪存封于1967年。
咸鴨蛋含有蘇丹紅,飲料中含有塑化劑,飯店使用地溝油,病死豬肉出現在市場,這一切事件暴露出來后,民眾膽戰心驚。
2006年發生的齊齊哈爾第二制藥廠的“二甘醇”事件;
2007年發生的上海華聯制藥廠的“甲氨蝶呤”事件;
2018年初發生的福建匯天制藥廠的“硫酸慶大霉素”事件,以及的2018年7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指出,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行為。這是長生生物自2017年11月份被發現疫苗效價指標不符合規定后不到一年,再曝疫苗質量問題。
再到今年, 2020年的厄瓜多爾白蝦的羅生門事件。
這些事件均涉及醫藥生產和食品企業內部故意的造假、掩蓋、知法犯法的行為,有的違法行為導致不良反應出現后追查及處罰的,是以致命及致殘的嚴重后果為代價的,而有的事件則以食監藥監人員檢查,及時發現企業系統造假行為,截獲已流入市場的有害食品和假藥,國家藥監總局及時地重拳出擊,避免了違法行為導致的嚴重后果。
政策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早在2015年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就已提出了國家要建立食品全程追溯制度;
2016年,國家食藥監總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食品藥品追溯體系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指出,食品藥品追溯體系是食品藥品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食品藥品追溯體系是企業的主體責任。
“物聯網+區塊鏈”捍衛食藥真實來源
溯源是指能實現所有批次產品從原料到成品、從成品到原料100%的雙向追溯功能。現在很多產品都號稱是可溯源的,那么這些所謂的溯源是真溯源還是偽溯源?
這些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數據是利用物聯網設備采集的,還是人工手動采集?
這些產品采集的數據在后期能不能被篡改,篡改記錄能顯示嗎?
這兩點非常重要。如果生產過程中的數據不是物聯網設備自動采集,而是人工采集的話,一方面采集數據不精準,存在誤差或者錯誤,另外也有可能惡意輸入不真實的數據,致使所采集的數據毫無價值。
此外,盡管采用了物聯網設備采集信息,采集的信息也是真實可靠的,但如果在后期能隨意更改,那么也失去了對產品溯源的意義。
關于兆信股份:
聯系電話:400-606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