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溯源有何難點?前景如何?
作者:兆信股份 發布時間:2019.03.12 來源:http://m.lysgsy.com/
“這瓶酒是真品嗎?安全嗎?”很多消費者在購物時,都想知道自己餐桌上的食材究竟從何而來、是否安全可靠?
正是人們這種“追根溯源”的需求催生了近年來食品溯源行業的興起和發展。但是在全國推進食品溯源的過程中,不少消費者、企業都提出質疑和問題。在這里,兆信股份與讀者共同探討——建立完整的食品可追溯體系究竟有什么難點?
早在2017年,一號文件已經再次強調“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是我國‘十三五’的一項戰略工程,要求2020年建成互通共享的食品追溯體系”,我國從政府到企業、從社會到法律,各方都對食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全國百萬級人口城市全覆蓋,食品溯源未來將形成全國大格局,市場規模超過兩百億。
追溯體系的建設落地成本耗費過大?
很多企業有顧慮,食品溯源是一個大的工程,建立溯源平臺的人工成本和維護成本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誠然,食品溯源體系涉及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等環節,因此需要平臺化的方式支撐。企業顧慮之處,無非是在于追溯系統的硬件投入以及記錄和維護數據的人力支出兩方面,投入大、維護多、產出少等弊端暴露無遺。
但兆信股份提醒,這些只是前期投入時的顧慮,在一切投入正常使用后,企業的產品的品質控制,監管效果得到了顯而易見的改變,消費者的信任度也有所提升。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可追溯”決不能只停留在一個噱頭上
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溯源機制還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當前食品溯源的平臺模式分為:企業自建類平臺、政府組建類平臺、第三方服務平臺。
政府平臺現階段的重點在于事后追溯,而非事前防偽,因此適用性有一定局限。
企業自建類平臺,主要靠企業的自覺、誠信和上游企業對下游企業產品的初步把關,如此一來,誰也不能保證所謂的“可追溯”不會只是商家的一個噱頭。大多數企業、行業內自建的食品溯源平臺,僅僅是作為內部管理工具來使用,并未和相關監管部門打通。溯源系統不跟監管部門做對接,相關的數據就無法保證真實性。
因此,兆信股份在溯源系統架構時,會前瞻性地考慮多方參與因素。食品溯源是企業、監管部門、第三方服務平臺這三者同時發揮作用,落地實施,才能給消費者舌尖上的保障。
不讓一方唱獨角戲
事實上,食品安全溯源理念在消費者中的普及度和接受度還有待提高。此前在調查中,有消費者表示,之所以選擇貼有追溯碼的食品,只是本著安全考慮,但從沒有專門掃二維碼查詢,而且也確定不了上面的信息是否真實。
對此,政府部門和相關單位應加大對食品安全的宣傳,使消費者對擁有可追溯系統的食品具有更強的消費意愿,從而讓更多的人關注、了解食品溯源系統,不讓一方唱獨角戲。
兆信股份認為,只有社會各界都參與進去,食品溯源系統體系的建立才能真正實現預期的效果。
業內專家表示,食品溯源市場未來前景廣闊,食品安全及質量追溯仍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高居消費者、企業、政府及國家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前列。基于對食品溯源實踐的總結,中國食品溯源領域的發展趨勢未來會呈現3個趨勢:
· 食品溯源與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的融合越來越緊密,原因在于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消費者希望通過溯源直接得到評價結果,而不是信息本身。
· 對于企業,食品溯源將從增加成本逐步向創造價值過渡。伴隨著市場對“溯源理念”的認可,“溯源的企業和商品”會逐步在競爭中確立競爭優勢。例如進口商品,通過溯源的手段對便利通關、降低打假成本、促進銷售等產生促進作用,企業會逐步從“溯源”本身獲益。
· 與大數據和誠信體系融合,食品溯源將撬動企業、商品以及供應鏈的大數據,最終融入到社會誠信體系中。
兆信股份在食品追溯領域深耕二十多年,對酒類、乳品、種/養殖農產品等都有成熟的應用案例。食品追溯是現階段,也是未來國家與民眾持續重視領域。未來兆信股份繼續將自身長期以來積累的經驗與技術,造福于食品溯源,與廣大群體共同捍衛“舌尖上的安全”。